乌伊岭区简介

中文名称

乌伊岭区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黑龙江省伊春市

下辖地区

1个街道(2006年)

政府驻地

乌伊岭街

邮政区码

153038

地理位置

伊春市区北端

面积

3162平方公里(总面积)

人口

26546人(2004年)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乌伊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山河瀑布、独秀峰

机场

伊春林都机场

火车站

乌伊岭站

车牌代码

黑F

行政代码

230714

乌伊岭区乌伊岭区(局)位于伊春市区北端,小兴安岭的东段,横跨小兴安岭南北两坡。南与汤旺河区接界,西隔库尔滨河毗邻红星区,西北与逊克县接壤,东、东北与嘉荫县毗邻,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65公里。面积3162平方千米(《简册·2006年版》;《伊春年鉴·2005年版》:行政区划面积为899平方公里,林业施业区总面积为308127公顷周界长280公里。)。总人口26546人(2004年)。区(局)址位于国铁汤林线端点255公里处,距伊春中心区153公里。邮编:153038。代码:230714。拼音:WuyilingQu1 概况2 行政区划3 历史沿革4 气候环境5 植被6 参考资料7 链接乌伊岭区 - 概况乌伊岭区乌伊岭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顶峰,属低山丘陵地带。总面积3081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有回、满、赫哲、彝、蒙古、朝鲜等6个少数民族。有公路与哈伊公路相连,亦可直达逊克、嘉荫等地。通信设施先进,交通十分便利。乌伊岭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有林地面积344.5万亩,森林覆盖率74.5%。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862万立方米,林木树种繁多,有落叶松、白桦、柞树、黑桦及红松、云杉、冷杉、榆树、椴树、杨树等。此外,施业区内有草原35万亩,可开发水面0.15万亩,可开垦土地4.5万亩。矿产资源主要有黄金、玛瑙、珍珠岩、石灰岩、水晶、泥炭、粘土、玄武岩等。现已开采的有黄金、玛瑙石等。动物主要有驼鹿、黑熊、狍子、野兔等。中草药资源极为丰富,有300多种,尤以黄芪、刺五加、三棵针、五味子等最为有名。山野菜主要有蕨菜、刺嫩芽、黄花菜、猴腿等30余种;食用菌主要有黑木耳、元蘑、榛蘑、草蘑、油蘑、猴头蘑等,尤以黑木耳、猴头蘑最多。山野果主要有山葡萄、山丁子、刺玫果、都柿、松籽、榛子等。乌伊岭区开发建设30多年来,经过全区人民的艰苦奋斗,已成为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新型林区。特别是近年来,全区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围绕“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兴区”的总体目标,确立并实施了“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强化管理,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全区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好势头。199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6818万元,年均递增9.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00元。森林工业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乌伊岭区始终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抓好木材生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基本形成了营林、木材生产和林产加工的区域工业体系。在营林生产上,建立了4个种苗基地和1个天然种子林林场。其中省一级苗圃2个,市标准化苗圃3个。全局累计更新造林84.8万亩,人工林蓄积34.6万立方米。在木材生产上,伐区生产、木材运输、木材贮存三大环节实现了机械化流水作业。13个林场(所)年定产生产木材11万立方米。在林产工业生产上,已初步形成一个以木材剩余物为主要加工原料,以地板块、胶合板、卫生筷子、细木工板、刨光材、板方材和各种小木制品为主要产品的林产工业体系。逐步向原木就地加工增值的方向发展。年产3000立方米的“春翅”牌桦木胶合板,是省优质产品,远销省内外,深受用户欢迎。引进西德、荷兰等先进设备,以优质白桦、枫桦、柞木、落叶松为原料生产的地板块畅销国内外。1994年,获得中国第二届“科技之星”国际博览会金奖。1997年森工企业发展到41户,实现工业产值9417万元,上缴利税403万元。农业多种经营初步形成产业化格局。党的十四大以来,由于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非林替代产业,使农业多种经营得到迅速发展。全区发展以农作物和黑木耳生产为主的种植业,以养蛙、养鸡、养猪、养牛为主的饲养业,以采集山野菜、山野果、山药材为主的采集业,形成种、养、采、加、服各业竞相发展,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千家万户的产业化格局。同年农业多种经营总产值为3151万元,从业人员达到2181人,形成了一批种植、养殖基地和种养大户,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非国有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达40%,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经济。在非国有经济中,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所占比重分别为40%和35%,个体私营经济达到368户,从业人员626人;实现产值2132万元。近两年,职工家庭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总产值达到5096万元,有效地增加了职工收入,为缓解企业危困压力,安置企业富余人员,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城镇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近5年来,乌伊岭区城镇建设总投资为540万元,修建水泥路面300延长米;兴建住宅楼2200平方米;铺设自来水管网5000延长米,街巷道路升级2.5万延长米;投资改造输电线路7100延长米;新建改建了部分城镇卫生设施。完成了光缆通信工程,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5000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有所提高,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逐年增长,人均居住面积已达7.8平方米。城镇市场繁荣活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21万元。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取得一定成绩。近几年,乌伊岭区认真贯彻“科技兴区”的战略方针,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项目60项,取得科技成果36项,依靠科技进步创造经济效益405万元。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使教师地位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这一年已有普通中学2所,职业中学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区有文化馆1处,工人文化宫1处,电视差转台1座。12个林场(所)全部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区内安装了有线电视,可同时收看16套电视节目。职工医院、妇幼保健站、卫生防疫站各1所,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4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3.6。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全面开展,全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森林旅游独具特色。乌伊岭区具有独特的林海自然景观,施业区内有雪喷云涌的开山河瀑布;有北疆一柱的独秀峰雄姿;有令人迷醉的汤旺河源头;有历史悠久的清代皇家狩猎场,是人们旅游避暑,森林探幽,领略大自然风光的佳境。乌伊岭区 - 行政区划乌伊岭区辖1个街道,10个林场、2个经营所:乌伊岭街道;上游林场、美峰林场、美林林场、建新林场、移山林场、林海林场、桔源经营所、东克林林场、福民林场、阿廷河林场、永胜经营所、前卫林场。乌伊岭区乌伊岭区 - 历史沿革乌伊岭,蒙古语,意为“长满树林的山岭”。是伊春林区开发建设最晚的地区。1964年筹建乌伊岭林业局,1967年正式投产,同年10月,设立伊春市乌伊岭区。1992年,乌伊岭区伊春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市境最北端,北、东与嘉荫县毗邻,南与汤旺河区相连,西北与逊克县分界。是南乌铁路的终点站。区政府驻地距市区中心153公里。全区总面积3162平方公里。区内设有乌伊岭街道办事处。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2.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7万人;满、回、朝鲜、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区政府和乌伊岭林业局驻地乌伊岭街。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4743人,其中(人):乌伊岭街道19050上游街道439美峰街道606翠峰街道386桔源街道468克林街道417建新街道325移山街道276林海街道517富民街道374阿廷河街道191前卫街道770永胜街道924乌伊岭区 - 气候环境乌伊岭(局)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受海洋环流和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四季气候呈明显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多西北风;春季来得迟,解冻晚,季风大,降水少;夏季短促而燥热;多东南风和大暴雨,降水量大而且集中;秋季降温迅速,霜来的早,多大风。温度垂直变化明显,商度每增百米,积温减少167℃;无霜期减少15天,因此形成了施业区内气温北港市低的特点。北部长青、福民、阿廷河、力争4个林场,年平均气温比南部增高,积温2000℃,无霜期110天左右。北部边缘地带年平均气温-0.4℃,无霜期达115天。南部的10个林场年平均气温-1.2℃,积温1800℃,无霜期95天左右。乌伊岭区年平均气温-1.1℃,历年平均最低气温-8.5℃,最高气温6.1℃;极端最低气温-479℃(I98O年1月13日),极端最高气温34.6℃(1982年7月8日)。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24.6℃。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19.1℃。年平均降水量585.7毫米,一般初霜花9月上旬,终霜在5月中旬,无霜期97天,全年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在1700一2000℃之间。封冻期在10月中下旬,结冰期为6个月,冻层最深可达2.5米,平均积雪厚27厘米,年平均日照2254.3小时。年晴天数平均71天(按总云量),年阴天数平均83天(按总云量)。大风天数年约平均9次(6级以上,12米/秒),风向多为东南和西北,雨天年约种天,雪天年约74天,雹天年约2天,霜天年约149天。本区四季气候差异如下: 春季(3-5月)为多风少雨期,气温变化较大,日照渐长,气温逐渐升高,中午解冻,早晚结冰,至5月份无结冰现象。季平均气温-9·3C。时有小雨,降雨量较小,多风干燥,风力最大可达8级,有时持续3-5天。空气干燥易酿成山火,故定为春季森林防火戒严期。全季日照597小时左右。夏季(6-8月)为炎热多雨期,从立夏之日起,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气温较高。雨水多,时有暴雨,降水量在195-457毫米之间。季平均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4.6℃。日照可达637小时左右,适合林木和农作物生长。秋季(9—11月)太阳幅射逐渐减弱,秋风渐紧,气温下降,天气转凉,季平均气温9.5℃。8月下旬个别地方出现早霜与轻霜。降水量减少,全季降水量在122.8毫米左右,日照500/小时左右。冬季(1-2月)太阳幅射较弱,加之光照时间短和西北冷空气环流的影响,寒冷异常。季平均气温-19.1℃,1月份平均气温达-24.6℃,极端最低气温可达-47.9℃。晴日少,阴天多,日光不足,冻层最深可达2.78米(1977年)。该季是本局木材生产的黄金季节。全季日照在421小时左右。乌伊岭区 - 植被乌伊岭施业区属小兴安岭北部边缘地带,北部和嘉荫、逊克两县农业区交错,也是农林的过渡地段。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区域属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据几次森林普查证明,历史上山火曾经漫遍这片原始林区。长期多次过火,造成森林不断的逆行演替。残存的原始高产林分较少,代之而来的是桦树林、柞矮林、落叶松幼壮林。建局后,由于集中过量采伐,致使可采林木资源日趋枯竭。到1985年,原始森林植被保存面积很少。一、主要植被类型(一)木本类 主要树种有:落叶松、白桦、红松、云杉、冷杉、?树、椴树、柞树、山杨、青杨、榆树、黑桦。此外有少量的水曲柳、黄菠萝、柳树等,高山上还有极少的樟子松。其它树种有:赤杨(水冬瓜)、山桃、暴马子、花楷子、山槐、青楷子、山丁子等。这些乔木和亚乔木构成森林的主体。主要灌木有:榛子、矮桦(丛桦)、沼柳、刺五加、红瑞木、暖木荚、忍冬、胡枝子、稠李、?柿、蓝靛果、山梅花、达子香、山高梁等。(二)藤本类 主要有:山葡萄、五味子、狗枣子等。(三)草本类 主要草本植物:在山中下腹有大小叶樟、蚊子草等;在山上腹有羊胡子草、蕨类等;在沟谷平坦地多生长苔草等;低洼地带生长苔鲜、地衣、上马踪等。(四)菌类 主要有:棒蘑、油蘑、猴头蘑、元蘑、草蘑、松耳蘑等。还有一些不能食用的有毒菌类,如毒伞。二、分布 森林植被与土壤密切相关,并随着海拔升高而变化,本区植被在各类土壤上分布状况如下: 暗棕壤上的植被有: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分布于阳坡的山脊和各个坡位。还有柞树、枫桦、落叶松、白桦、灌木,分布在山的中上斜坡及中下腹。伴生有胡枝子、榛子、丛桦、苔草、小叶樟、刺五加、忍冬、轮叶百合、水贼、羊胡子草等。草甸土上植被有:五花草塘、丛桦、柳毛子等。沼泽土上植被有:水藓——沼泽植物群落;大叶樟——赤杨——森林沼泽植物群落;苔草——白桦群落;落叶松——杜香——泥炭辞群落;落叶松——苔藓——沼泽植物群落。泥炭土上植被有:落叶松、云冷杉林、臭松排子以及塔头草、杜香越桔、大、小叶樟、赤杨。

载体资源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产业扶持政策
  • 企业投资政策
  • 土地厂房政策
  • 其他相关咨询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