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道区简介

中文名称

滴道区

外文名称

Didao District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黑龙江省·鸡西市

下辖地区

4个街道、2个乡

政府驻地

中心街

电话区号

0467

邮政区码

158150

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鸡西市

面积

517.66平方公里(2012年)

人口

121216人(2000年)

方言

东北方言

气候条件

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矿史馆

机场

兴凯湖机场

火车站

滴道火车站

车牌代码

黑G

行政代码

230304

百科名片滴道区位于鸡西市中心区西北15公里处,地处三江平原边缘。全区辖2个乡、29个行政村,总面积614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78%,是一个以煤为主,工农并举的工业城区。基本简介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距鸡西市中心10公里,总面积614平方公里,总人口12.3万。下辖辖4个街道、2个乡:东兴街道、矿里街道、洗煤街道、大通沟街道、滴道河乡、兰岭乡。是一个工农业基础较为雄厚,工、农、商、贸、旅游各业并举的新型文明卫星城镇。历史沿革滴道区,以境内滴道河得名。清末,始有垦民到滴道沟垦荒,隶属密山府管辖。中华民国时期,1928年有小批垦荒者迁入,在今兰岭、大同等村先后形成屯落,隶属密山县第六保管辖。东北沦陷后,1936年林密铁路建成通车,滴道沟一带人口迅速增加,商业手工业兴起,1938年后改设滴道村。1941年9月,划归鸡宁县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 946年5月,设置滴道区,1950年7月改称第三区,改隶鸡西县管辖。1956年5月,撤区划乡,设置滴道镇。1957年3月,撤销滴道镇,正式设置鸡西市滴道区。1992年,滴道区 鸡西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市境西北部,东与城子河区相连,南与鸡冠区、恒山区和麻山区接壤,西北与林口县分界,北与鸡东县毗邻。区政府驻地距市中心鸡冠区15公里。全区共辖东兴、大通沟、矿里、洗煤4个街道办事处和两个乡。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1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2万人;满、朝鲜、回、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4%。区政府驻地中心街。自然资源滴道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储量2.4亿吨,大都为优质主焦煤矿床)、石墨 (储量l亿吨)、硅线石、大理石、花岗岩、陶土、砂金、磁铁矿等23个品种;野生资源主要有山参、黄芪、刺五加、狍子、狐 狸、白鹭、野鸭等百余种,具有可观的开发价值。全区耕地面积7.5万亩,山地5.6万亩,林地7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9%,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经济建设滴道区是以煤立区的能源城区,对国家贡献很大。近两年,按照市委“一改两开、富民兴市”的总体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实施“调整结构、深度开发、南联北开、科技兴区”的战略,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1997年滴道区社会总产值达4.3亿元,年均递增20%。实现中央、地方两级财政收入1589.5万元,年均递增11.4%。滴道区工业经济基础较好,区域内有滴道煤矿、大同煤矿等4家大型国有企业,省市直企业45家。近年来,滴道区大力实施“科技兴区”的发展战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构筑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了以煤炭生产加工为主体,有色金属、机械、化工、建材、食品、轻工等20个行业的工业群体,主要工业企业95户,工业产品30类100多个品种。区辖138对矿井,年产原煤120万吨、洗精煤30万吨,产值9519万元。同年生产石墨3000吨,年产值240万元。滴道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9亿元,实现利税1361万元,年均递增21.7%和35.3%。近几年来,通过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这一年,滴道区农业总产值1.1亿元,年均递增24%。粮食总产量1.7万吨,蔬菜总产量2万吨。全区形成了以特色蔬菜、烟草、白瓜籽、生猪、肉牛、禽蛋、山野菜为主导产业的农村产业体系。特色农业基地25个,各类种养大户2576户。特优蔬菜、白瓜籽、山野菜等10多种农产品销往国内外。滴道区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形成了种、养、加、销一体化产业链7条。当年乡镇企业达66家,五年增加26家,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2.1亿元、1.9亿元、1953万元,平均递增23.7%、30%和33.4%。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滴道区城乡市场繁荣活跃,购销两旺。近几年先后建起了滴道大市场、兰岭大市场、南甸子蔬菜批发市场,商饮服务网点大幅度增加。滴道区拥有各类集贸和批发市场8个、商饮服网点1350个,全区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商品批发、零售体系。全年滴道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824万元,年均递增15%。交通运输滴道区交通便利。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哈密铁路贯穿东西,特快列车可直达牡丹江、哈尔滨、天津、北京、济南等大中城市;201国道、方虎路纵横 交错,距牡丹江飞机场仅2个小时车程,距兴凯湖1.5个小时车程。中国第一座矸石发电站就位于滴道区。城镇建设5年来,滴道区共投资4070万元用于城乡建设。新铺水泥路面6.7万平方米,疏通下水管道4000延长米;完成了8000延长米的青龙山水源引水工程,城区人民彻底告别了缺水历史;增建了部分市政设施,兴建居民住宅楼4栋,总面积62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2400栋,面积16.8万平方米;电话装机容量达到5000门。这一年滴道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29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过去的6.3平方米提高到10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已达18平方米。科学教育滴道区拥有各类中学4所、小学28所,在校生9319人,教师729人;儿童入学率达100%。有各类艺术团体12个、书店14个、文化馆(站)4个、各类放映单位8个;电视传播和差转台4座、地面卫星接收站9个,有线电视入户1.5万户。全区有大型医院3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8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6‰旅游景区滴道矿史馆:不应被遗忘的圣地滴道矿史馆,是目前全国仅存的日本残害中国矿工的罪证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前夕,本报记者驱车前往位于滴道矿河北的滴道矿史馆,去凭吊那些惨死在日寇魔爪下的矿工兄弟,去聆听历史的教诲。1969—2005,历经36年的风剥雨蚀,现在的滴道矿史馆神圣和庄严依旧,但辉煌尽去,断壁残垣,清冷孤寂,面目全非,其衰败的景象令人震惊,让人深思。馆门前两旁杂草丛生,台阶前几位老人聚在一堆下棋,馆门前空地成了附近居民的“休闲广场”,观棋的一位老者对记者说:“这里已经好多年没人来了”。话语中透出几分悲凉几许无奈。进到馆内,一股呛人的潮腐气味扑面而来,屋顶嘀嗒嘀嗒的漏水声四面作响,地面上密布着大大小小的水洼。破损的窗户被风吹得哗哗响,墙体因潮而霉变,曾经的“红墙绿瓦”,如今铅华尽退,处处可见残损、破败……说起滴道矿史馆,对鸡西今天的青年人是陌生的,但对于现在的中老年人来说那是他们心中神往的“圣地”遥想当年,多少人步行或乘车来这里悼念先辈,多少人在这里上了一堂终生难忘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这是一段无法抹去的“国殇”。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95年,滴道矿史馆共接待参观人数达500余万人次,其中包括外国友人。而如今,矿史馆闭馆后,维修工作也无人问津,严酷的现状已经威胁到馆内文物的存放,不得已,目前馆内文物已被转移到其他地方保存。一位哲人说过:“忘记历史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滴道矿史馆仅存于鸡西,是侵略者野蛮开采的罪证,是难以计数的矿工兄弟的累累白骨堆出来一段血泪史,现在馆内文物已被安全转移,但日寇残害矿工的“炼人炉”,掩藏罪恶的“万人坑”,又能往哪儿转移。如此,我们愧对先烈,也无颜面对后人。所幸的是,滴道矿史馆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正在积极筹措资金制定重修计划。也许不要很久,它会重生。

载体资源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产业扶持政策
  • 企业投资政策
  • 土地厂房政策
  • 其他相关咨询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